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建立公司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了公司的哲学”。公司最初的产品——收音机和电饭锅没有留下来,但索尼的哲学却留下来了。东京通信工业的前进方向——索尼的哲学
二战之后,井深大一行来到东京着手开创新的事业。1945年10月,“东京通信研究所”挂牌成立,目的是将自己拥有的技术造福社会,但一开始大家并不明白该从何处着手,连工资都是井深用自己的存款发给大家的。
为了使公司能够维持下去,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修理、改造收音机。研究所开发了能收听短波的变频器。社会上有很多被战乱毁坏的收音机以及为防止收听敌台而被切除短波的收音机,研究所的工作就是将其改良成超外差式收音机或者全波段收音机。对于急需了解战后世界形势和新闻的日本人来说,修理收音机和购买一个能够简单安装的变频器是他们最急切的愿望。因此,市场需求是很可观的。
井深等人的事迹被发表在《朝日新闻》的专栏“蓝铅笔”上,顾客越来越多。而且每当公司的职员被请去修理录音机时,除了修理费外,客户还用纸包一点点米说:“请把这点米带上吧!”在当时粮食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这简直是难得的礼物。 在开展收音机业务之后,研究所又开始着手电饭煲的开发,但并不成功。
1946年初,井深认为公司事业的前景已呈现出光明,想将其变为股份公司,于是,他盛邀当时在东京工业大学教书的盛田加盟。1946年5月7日,新公司举行开业典礼,当时井深38岁,盛田25岁。
为了庆祝新公司的开业,井深亲自执笔,写了一份明确公司成立目的的《成立意向书》,书中说:“如果我们和大公司做同样的事情,是无法与其匹敌的。但是,未被开发的技术比比皆是。我们要做大公司做不了的事情,以技术力量为祖国振兴添砖加瓦。”由此确立了东京通信工业的前进方向。
此后,公司最初的产品——收音机零件和电饭锅没有留下来,但《成立意向书》却被作为公司的哲学一直保留下来,沿用至今,为东京通信公司以及后来的索尼公司的建立成长指明了方向。
“WALKMAN”开创耳机立体声产品市场
1978年,立体声磁带录音机在家庭、汽车等各种场合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能边走边听的产品却仅限于使用内置扬声器以及耳机的单声道录音机。
索尼公司于1978年向市场上推出了已经成为索尼磁带录音机主流的便携式挂肩型录音机“电助(DENSUKE)”系列中的小型立体声录音机“TC-D5″该产品刚一推向市场,就博得了实况录音迷的喜爱。但是,虽说尺寸仅有教科书大小,却依然很重,所以尚难以称为真正的便携式录音机,而且价格也高达10万日元左右。
当时任索尼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的井深就非常喜欢使用这种用于实况录音的TC-D5。每当去国外出差时,他都带上这种带有耳机的录音机,在收音机上欣赏立体声音乐。但是,他经常发牢骚说:“这种录音机太沉了。”
有一次,井深又将赴美出差,他找到当时任索尼株式会社副社长的大贺说:“我又要出差了,能否制作一种在‘普来司曼(Pressman)’上加上立体声电路的产品来,哪怕仅有再生功能也可以。”普来司曼是索尼公司于1977年发售的一种小得可以放在手掌上的单声道录音机。于是,大贺立刻给磁带录音事业部部长大曾根幸三打电话,传达了井深的意愿。
大曾根幸三将普来司曼的录音功能除掉,改造成能够收听立体声的机器,然后又配上一个很不合体的现成耳机。之后,和几个技术人员听了一下它的效果,没想到,音质非常好。它成了名副其实的“配着大耳机的小型普来司曼”。他把这件古怪的代用品交给恰巧来视察工作的井深。井深拿起这件经过改造的普来司曼并按照说明戴上耳机之后,高兴地说:“尺寸虽小但音质却很好。”
他拿着这个没有录音功能、带着一个大耳机的机器来到了会长盛田那里。他对盛田说:“你听一下,我想如果能够研制出一种可以边走边听的立体声盒式唱机该有多好啊。”盛田试听了一下,没想到也非常中意,他还发挥自己独特的商业直觉说:“与用扬声器收听相比,有一种不同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能够一个人带在身上收听,的确很有意思,说不定会很有市场呢。”
于是,1979年2月,盛田将事业部负责电路和机理设计的工程师、企划负责人以及宣传、设计负责人等有关人士召集到了总公司会议室,他拿着这个改造版的普来司曼对大家说:“这种产品一定很有市场,因为它可以满足年轻人总想随时随地欣赏好的音乐的愿望。有了它,就可以将音乐带到外面去,而不必固定在音响设备之前了。”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于是大家确定以年轻人即学生作为消费对象,由于当时正值公司成立33周年,价格在权衡之后就定为3.3万日元。 研制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盛田指示说:“机器的形体设计可以沿袭别的产品,但万万不可有任何故障。”于是,第一号机的机理原封不动地沿用了产量已经创下50万台业绩的普来司曼,而其作用则在于要“将全新的创意付诸于世”。
WALKMAN的命名和推广
技术上不必担心,只需将既有的技术应用组合到全新的创意之中即可,需要集中考虑的是:该产品的创意能否获得世人的认可和为了得到认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
因此,首先需要为产品命名。
负责广告宣传的年轻成员们绞尽了脑汁。就在大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争论中,出现了“随身听(WALKMAN)的提案。当时,superman极尽流行之势,而该机器的基础又是普来司曼(Pressman),受其启发,一位年轻的职员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也符合可以带到室外边走边听、边移动边欣赏的产品创意。
虽然当时还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说WALKMAN是一个日本式的英语,太不像话,也有人说这个“磁带再生机没有录音功能,肯定卖不出去”等等。但盛田相信自己的嗅觉和灵感,他自己的孩子一回到家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开立体声设备的开关,所以他认为这一“能够进一步将年轻人与音乐连接到一起的随身听肯定能畅销”。于是,面对非议,他说:“我意已决,哪怕引咎辞职也要做。”
为了推广WALKMAN产品,索尼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广告及媒体宣传方法。他们请记者参加了一个“无声”的新闻发布会。即整个会场没有任何声音,记者们只能从发到每人手中WALKMAN产品中听取产品说明和主持人指令。同时,他们会看到一对青年男女一边欢快地欣赏随身听,一边骑着双座自行车在旁边的草坪上尽情展示产品创意的奇妙之处。之后,公司营业部的人员又走上街头,请消费者试听,他们由莫名其妙到惊讶的表情使经销员兴奋之极。公司还将WALKMAN送给那些有影响力的名人,邀请他们“听一下”,以至于当时数名青春偶像歌手爱不释手地使用随身听的形象被披露在杂志上,对于提高年轻人对该产品的拥有欲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随身听就这样以口头宣传的方式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首批生产的3万台产品在8月份销售一空,甚至出现了脱销。公司只得不断地增产,脱销商店频频出现的状况持续了整整6个多月。起初,消费者主要是25岁左右的音响迷,但时隔不久,随身听就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在年轻人中间走俏,培育了音乐欣赏的新时尚。
风靡世界的WALKMAN
索尼公司打算将随身听推广到全世界,但正如开始时有一部分人所担心的那样,海外的销售公司异口同声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说WALKMAN不是英语,不能使用这个名字。而且,索尼美国分公司、欧洲分公司都自己给产品取了新名字,在美国使用的是“soundabout”、英国使用的是“stowaway”、澳大利亚使用的是“freestyle”,结果,该机器以WALKMAN以及其他三个各不相同的名字被引入了全球市场。
但是,在盛田前往欧洲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常常有一些因工作关系等原因结识他的人拿着备忘录对他说:“当我说起我将与索尼公司的盛田先生见面时,儿子就央求说一定要拥有一部WALKMAN,并让我向您询问怎么才能弄到手,虽然我并不知道WALKMAN是什么东西。”
同时,在日本、法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原来一些来过日本的外国人或者空中小姐常常将WALKMAN作为礼物带回国,以至于WALKMAN这一名字早就传到了国外,顺利地得到了普及。
面对这种情况,盛田给公司下指示说:“WALKMAN的名字已经能够行得通,应该在全球统一使用。”于是,一封以会长名义发布的通报发向全球,通报提议说:“今后,全球都采用WALKMAN(随身听)这个名字。”
WALKMAN创造了后来的耳机立体声产品市场,真正成为“被全世界所喜爱的WALKMAN”。其生产台数从第一号机开始发售算起的第十年(1989年6月)累计突破了5000万台,而到了第十三年(1992年)累计达到了1亿台。在“15周年纪念型”出现之前,总计向市场上推出了300多个型号,在耳机立体声产品市场上基本站稳了第一的地位。1995年累计生产达到了1.5亿台。